[遊戲][減重]Fit Boxing feat. 初音ミク 3個月實驗心得文 & 健身環畢業文

Spread the love

這是一篇人體實驗記錄文…
記錄了 Fix Boxing 前三個月的真實運動數據…
雖然 Fit Boxing 3都已經上市了 (瞬間變舊款)
但我想每款的運動方式差不多,效果應該也大同小異,
總之就來看看運動效果吧…

 

—————————————-
文章連結區:
—————————————-


一、前言與背景說明
二、運動數據分析與結論

以下不重要的分隔線
——————————————————–

三、Fix Boxing feat. 初音ミク遊戲介紹
四、Fit Boxing feat. 初音ミク曲目
五、關於手廢了這件事
六、 vs 健身環 + 畢業文
七、無意義的All JUST紀錄XD

 

 

 

 

———————————————
一、前言與背景說明
———————————————

               back to link

先說一下這篇文的重點不是遊戲本身,而是「運動數據 & 心得」。
因為Fit Boxing遊戲本身幾乎沒有遊戲性可言,XD
沒劇情、沒關卡、點數兌換也毫無誠意…
(認真玩一個月就全換完,沒新東西了)
但也因為這樣,玩起來反而沒有什麼壓力,
可以輕鬆單純的進行所謂「拳擊有氧」運動,
總之…就是個單純的音樂節奏運動軟體。

話說…
這個Blog原本應該是用來記錄吃喝玩樂,
想不到居然會出現「減重」的文章。 XDrz
(然後這篇文寫了超久,導致後面拖稿一堆)
因為吃太胖,三高、各種紅字就出現在健檢報告上了…>_<
所以就開始了減重的人體實驗…

先自我介紹一下
實驗對象:43歲大叔、170cm、體重9X KG >_<

高中時代都還維持6X KG,
後來因「手傷」運動能力大減,
上大學後徹底「手廢」自暴自棄,
體重就像吹氣球一樣急速成長…=_=
不過自認還是個強壯+靈活的胖子(咦?)

然後從電子血壓計普及以來(1990年代?),
量血壓常態就是140~150以上,所以現在有三高也毫不意外,
為了要能活下去….
也為了能夠繼續吃!!! (這很重要 XD)
所以減重成了人生現在的重大課題。

減重也不是現在才想減…
20年來…也實驗過了各種方法…
走路、爬山、健身房跑步、騎腳踏車、跳鄭X燕、打球、玩健身環…
飲食方面…168、一天只吃一餐、晚餐只吃水果 (這個真的有點效)….
以上大致上都實驗過了…
雖然體重偶有高低起伏,但是成效都不顯著,
這三年來最低也只有降到90出頭。
(以20年來看體重是一直持續在上升…=_=)
既然飲食的效果不顯著,
那重點就應該擺到強化「運動」上。

————————————————————————-

但…我又是個很怕無趣(無聊)的人…
所以去健身房跑步、騎腳踏車真的提不起勁,
去戶外健走散步還不錯,但是感覺運動效果/花費時間的CP值極低。
(後來去分析數據,還真的極低)

說到運動…
我覺得運動最困難的就是「幹勁」與「持續力」,
因為「持續力」,除了毅力、成就感外,「有趣」也很重要。
小時候「手廢」之前,還蠻愛打籃球的,
熱血高中生每天放學都在球場打到天黑…
真的是不瘦也難….
後來上大學「手廢後」幾乎就沒再打過籃球了….
也就沒有能代替的活動量大的運動了…


不過大約5~6年前…看著小孩即將長大….
有迷上一個人去球場打球一陣子,
一個人投籃、上籃、撿球…(loop)
一週進行個2~3天,體重也絲毫沒有變化,囧rz
(後來有減重專門戶跟我說投籃撿球不會瘦啦)
(這次特地去記錄熱量消耗,分析還真的消耗蠻低的)

好吧… 至少讓我練成用左手投籃,
打好後來小孩長大後,可以虐他們的基礎。XD
最近幾年小孩終於長大了,
總算是能進行鬥牛這種高強度運動了,
(現在是比我高的國高中生了,換我要被虐了嗎? =_=)
只是真的有空打球的機會屈指可數,
大概1~3個月才偶爾能打到一次,
打籃球雖然有趣,但要持續非常困難。

再來是疫情期間購入的NS健身環,
的確是很方便,可以在家進行「高強度」運動,
但說真的,雖然健身環有故事跟關卡,
那些劇情內容對我來說也談不上有趣,
最常玩時,一週玩個3~4次已是極限了,
最慘的是我都玩到一週目破關了,
結果體重還是沒有顯著變化,=_=
某次家庭聚會的時候,
還被某親友嘲笑說「哈哈哈~看你就知道玩健身環沒有用!」

哈哈哈哈,雖然被嘲笑,
但因為是事實我完全無法反駁…. XDrz
這當然不是健身環的問題,
沒效果完全是「我的問題」。
因為網路上有很多玩健身環,玩到變猛男的文可以看,
有興趣的可以自己google吧。

對我來說,
健身環最大的問題還是「不有趣」,
所以致於遊玩的「持續力」低落,
一週目破關前還勉強有點動力玩,
破關後玩二週目就真的…動力歸0,
還有浪費運動時間的問題,
所以只能跟健身環說聲抱歉了。

至於Fit Boxing…
以前就聽過這遊戲,也知道有feat. 北斗神拳,
但即使後來feat. 初音ミク 的日文版推出時,興趣也不大,
一直2024.7.12推出中文版才吸引我的注意,
結果2024暑假買了沒空玩,一直到開學後才有時間玩。

其實因健身環的前例…
我原本對這些「旁門左道」的運動方法不抱期望,
但開始玩Fit Boxing後發現我錯了…
除了9月開局測試只玩了18天,10月11月分別玩了26、27天….
這「持續力」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o_o)
因為他就是一個沒有過關壓力…
可以讓你容易的進行「拳擊有氧」運動,
就是一款單純的音樂節奏運動軟體。

我是從2024/9/5開始玩,
起初因為不熟悉只是先測試性的小玩了一下,
結果 9月就(不小心)玩了18天,40294拳,消耗10860千卡。

發現身體沒有什麼疲勞或是受傷,
所以10月我就「變本加厲」的稍微認真一點玩,
10月玩了26天,83579拳,消耗了23025千卡。

11月玩了27天,100222拳,消耗了27180千卡。
比較詳細的數據統計與分析,就看下一章節吧。

 
 

 

 
———————————————
二、運動數據分析與結論
———————————————

               back to link

開頭先聲明…=_=
我不是什麼減重達人,也不是什麼健身專家,
只是一個想減肥,但多年來一直找不到有效方法,
正確來說是找不到「有動力持續下去的運動」。
然後打混摸魚,自暴自棄了24年,
現在終於(可能)讓我找到了Q_Q

以下(整篇文章)都只是我個人的實驗過程與心得,
結論不見得是正確,
也不一定適用每一個人 (但絕無造假 ),
請參考就好。

先再確認一次實驗環境:
實驗生物體:43歲肥宅,170cm,9xKG…
紀錄工具:小米手環7、遊戲本體的記錄。

先不要罵我用小米(中國品牌)…>_<
最初是2023年3月購入,主要用作監測(小孩)睡眠品質用的,
雖然網路不少批評監測不準確、快樂表之類的…
但跟手機的google fit比較,發現計步數據是差不多的,
血氧監測跟夾手指的血氧機數據差不多,
所以就將就一下…當作計步器、心律監測、消耗熱量用。
反正…讓習大大知道…台灣肥宅(我)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應該沒關係吧。XD

總之實驗的前提就是這些…
手環的數據都是依據身高體重年齡,加上監測心率來的…
先忽略手環測量準確度,以及跟實際上消耗的誤差,
至少以下各種運動數據都是用「同一人戴同一手環」記錄的,
簡單來說,我只需要能「比較各項運動的差異」就好。


(A)運動數據總覽

這三個月來,switch本體的遊戲紀錄如下:
9月玩了18天,40294拳,消耗10860千卡,日均2238拳。
10月玩了26天,83579拳,消耗了23025千卡,日均3214拳。
11月玩了27天,100222拳,消耗了27180千卡,日均3711拳。

這3個月最明顯的效果就是提高每平均日消耗熱量
我還特地去挖了2023年9月~11月的數據來比較,
2023年9~11月,日常生活(含每周一次操場健走)的日平均消耗大約400多
2024年9~11月的平均日消耗都是破千的,光是就熱量消耗來看,
這三個月的努力是值得的…(淚目)

(B) 運動紀錄與各項運動消耗分析

根據小米運動手環(以下簡稱手環)的記錄,這邊比較四種運動。

1.健走/散步/快走
2.打籃球(2-on-2 鬥牛) (自主投籃訓練)
3.混合有氧 = 健身環
4.拳擊有氧 = Fit Boxing

先說明一下(等等會用到的)主要用來比較的數據。
(這些名詞的解釋與定義是網路查來的)

1.每分鐘運動消耗卡路里 = 把運動消耗總卡數/運動時間
2.每分鐘運動負荷 = 手環中的一項數據,跟EPOC有關
3.運動平均心律 = 每次運動記錄到的平均心律,加總再平均
4.平均最高心律 = 每次運動記錄到的最高心律,加總再平均
5.平均有氧TS = 手環記錄的有氧TS數據,加總再平均
6.平均無氧TS = 手環記錄的無氧TS數據,加總再平均

EPOC = 運動後身體的氧氣超量消耗狀況 = 持續燃燒熱量的狀態。
有氧TS = 衡量對心肺耐力和有氧系統的壓力,用於長時間、低到中等強度的運動。
無氧T S= 衡量對無氧系統和力量爆發力的壓力,用於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
0~1 =無效果
1~2=微弱
2~3=適中
3~4=極佳
5=超量 (玩Fit Boxing幾乎都是超量 =_=)


這三個月來,switch本體的遊戲紀錄如下:
9月玩了18天,40294拳,消耗10860千卡。
10月玩了26天,83579拳,消耗了23025千卡。
11月玩了27天,100222拳,消耗了27180千卡。

這邊要特別說明,手環記錄的消耗卡路里跟遊戲本身記錄的誤差不大,
手環與遊戲的運動資料「原始記錄資料」在此 (有興趣的請自己點)

這邊直接用統計分析後的資料來作結論吧,
請看以下表格:

以上採用的數據有先排除某幾天異常的資料
(異常=手環忘了關運動追蹤,他會把日常生活行動也當作你在運動)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每項運動花費時間所帶來的熱量消耗…
這邊我稍微分項解釋一下

首先是【 健走/散步】
我這邊找一筆消耗比較多的記錄來做分析,
但這個其實已經是「消耗比較多的特例」(走樓梯上上下下),
平常的走路絕大部分都是在「平路」進行,

這邊選了一天消耗比較高的健走數據來看…
不是平路,還有爬樓梯…
但不管是上上下下,或是平面道路的健走/散步…
以「運動效果」而言,真的是極低 XDDD
但散步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休閒活動,
只是不要騙自己這是運動,因為「運動效果」非常差。


下圖這段健走活動的場地,就不斷的繞圈子走斜坡下來,走樓梯上下,走斜坡下來 (loop)

然後在挖2023舊資料比較的時候,
發現了2023年9~11月剛好一週會去操場運動一次,
(趁小朋友去上課的空檔去運動,只是後來變成逛街行程~XD)
所以剛好有這個數據可以拿來對照….
這個是比一般散步強度再高一點,在操場跑跑走走繞圈圈….
但除了心率比一般散步高了一些….
消耗的數據還是不怎麼樣…=_=




這邊再同場加映一下最近幾次最近印象比較深刻的走路數據、
累到差點往生的「消耗數據」

這是2024/7/19 在大阪逛街,都走了快2萬步,累到快往生,整天也才消耗 587大卡 =_=
遠不如我玩

這是 2024/8/3 ,帶日本home saty的小朋友去日月潭….
那天還走上去慈恩塔,走那個山路也是超累,累到懷疑人生…結果一整天消耗才383大卡 =_=

最後的加映…..
剛好FB上最近有朋友也在分享他的運動數據….
我就傳訊息跟他借來用一下…..XD
再用chatGPT帶入我的身高體重,如果我做相同強度的運動,消耗熱量會是433大卡
平均每分鐘的熱量消耗是12.7大卡,
只略低於我玩健身拳擊,略高於健身環,
但是….要我去慢跑,跑出這個數據,我絕對是做不到的。 XDDD
不管是體力、意志力、持續力或鬥志都不行,
所以我還是繼續乖乖的拳擊有氧吧。

(謝謝你的數據啦~加油! )

【 打籃球(2-on-2)】
雖然名義上是2 vs 2,但其實比較像是我1 vs 2,
因為我的隊友(某人)通常不太會移動,基本上就是個定點砲台,
所以就運動量來說,打起來還蠻累人的…
但是整體來說蠻有趣的,所以累也很開心。XD



【 打籃球(投籃練習)】
說真的我看到數據蠻意外的,
沒想到自主投樓撿球運動量居然那麼低…=_=
而且說真的,這一天我還特地多練了一點運球+上籃….
比起純投籃,跑動跟跳都多了不少….

【 健身環】
玩健身環 跟 打籃球(比賽)消耗數據是差不多的。
但這個「差不多」只是針對我個人,
我敢說「認真玩」健身環絕對不只這樣,
找一筆最近記錄的健身環數據來看就知道了…

有看出端倪了嗎?
就是手環記錄的運動時間 (80分鐘),
跟健身環本體計算的運動時間(42分鐘)天差地遠…
這是因為健身環只有計算「真正在運動」的時間,
但遊戲會讓你花很多時間在「運動以外的事」…
比如說走地圖、逛商店、榨果汁、劇情對話等等…
而且這次9/25,我已經算是「故意省時間」,都沒做上面那些事了 =_=
結果運動以外的時間還是耗費了那麼多…囧
這也是我打算放棄健身環的原因之一
(詳細後面再說)

另外健身環有些動作對我來說有點困難,
所以我大多是裝備「輕鬆的招式」(黃色居多),
也就是說,如果你毅力驚人,願意專挑作困難的動作,
健身環所能帶來的運動效果絕對不只如此…
所以健身環在我的人體實驗中效果不好…
這單純是我的錯…
請原諒我吧~囧rz

最後是這篇的主角…
【 健身拳擊】
首先手環紀錄74分鐘,遊戲紀錄59分鐘….
不會像健身環那樣發生時間差距太大的問題….
(中間有時候會補水、上廁所,通常玩完收完才會關手環)
(開關手環的時間我後期有改善:熱身前打開,一結束如果記得就馬上關)

Fit Boxing在「消耗卡路里」方面略勝健身環與打籃球,
但「運動負荷」卻是2倍以上的表現,
這應該是因為無氧TS等級較高的關係???
(有氧、無氧TS最高等級為5)

最重要的是…
「健身拳擊」比較不會有「健身環」浪費時間缺點,
(健身環跟打籃球,都會有很多完全靜止的休息時間)

再重複一次….
健身拳擊沒劇情、選單快速、商店沒東西可換 XD
就是個單純陪你運動的軟體而已。

(挑一天比較平均的數據來看)

遊戲記錄的遊玩時間跟手環紀錄的不會差太多

健身拳擊還有一個高數據就是這個…..
這個數據以前從來沒有高過….
從9月開始3000多,到後來破表到8000多…>_<
當然就是參考參考


【 總結】
目前實驗的結果來看消耗數據的關鍵點應該是「心率」,

各種運動每分鐘消耗卡路里的「CP值」來說…
健身拳擊 > 健身環 >= 籃球(比賽) > 籃球(投籃練習) > 操場跑+走 > 健走/散步

後來自己去google才知道…
原來現在(2024)燃脂運動「號稱」最有效果的運動就是「HIIT」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 高強度間歇訓練)
而「拳擊有氧」算是HIIT的代表運動之一。

(C) 關於持續運動(持續力)這件事

看完「運動效果」,來聊聊「持續力」,
一項運動如果效果再好,但很難執行,很難持續也沒用 =_=
而持續力簡單來說就是「幹勁」與「鬥志」。
以下來說明一下,「對我而言」,對每項運動的「幹勁」。

如果說我「想運動的初始幹勁」只有20~40分的話…
再加上以上的表……
真的讓我的動力到達及格的還真的是不容易啊 XD

如上表所述…

【 健走/散步】
其實不好也不壞,因為這就是一種日常活動…
很容易做到,而且大部分可以是順便的…
比如說接小孩、買東西買菜、逛街之類的…
但是特地當作運動,前面的消耗數據分析也顯示出了…..
除非你全程跑步…..
不然健走/散步運動效果其實非常非常低….

【 打籃球】
要天時地利人和,天氣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熱,
還要運氣好剛好有空球場。
(我害羞,不會主動跟不認識的人打,倒是不排斥被挑)
所以打不打得成很賭運氣,但如果有打成,
我的體驗都是很開心快樂的,畢竟等了2個小鬼那麼多年,
總算是長大了,哥哥現在身高甚至已經比我高了…
所以打球其實樂趣度最高(不要受傷的話)… XD
另外自主投籃練習也蠻有趣的,只是運動量超乎我想像的低。

【 健身環】=混合有氧
我想後面的健身環畢業文再來詳細說明吧。
簡單來說這款遊戲並不覺得有趣,
對我而言,有些時候甚至玩得很痛苦。 囧

【 健身拳擊】=拳擊有氧 = FixBoxing feat. 初音ミク
首先我必須先說我是 VOCALOID 1X年老粉了,
(第一次有深刻印象的歌應該是 2012的Tell your World)
雖然這遊戲沒故事、沒關卡,只是單純的運動…
最神奇的是….
明明有時候也很懶惰,但強迫自己打開玩了一下後…
就整個鬥志跟幹勁都燃燒起來了!!!
(除了不小心抽到魔王三巨頭的歌…會滅火)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要玩他超級方便的,
只要把電視打開,SWITCH主機打開,
也不需要鋪瑜珈墊 (基本上不會有走路跟震動)
JOY CON拿在雙手就能玩了。

至於沒劇情、沒進度,毫無遊戲性會不會無聊?
這個真的就見仁見智了….
說實話,健身環的劇情我也不覺得有趣,
最初也只是為了運動才玩健身環,
一週目原本還有點破關的興致,
結果不小心等級破表把BOSS秒殺,
二周目也是一路壓輾過去,
(防禦直接放掉也才扣一滴滴血)
說真的我也玩得蠻無聊的…XDDD

然後健身拳擊因為很單純…
玩到熟了以後,基本上都是半放空,
瞄到拳譜再揮拳就好,
簡單來說就是一邊運動一邊放空一邊想事情…
有時候不小心打得順手還會莫名的「增加幹勁」。

真正最棒的地方是「打壞了」也沒關係,
就算只有Good、甚至是Miss…
都不會影響運動的效果….

然後音樂基本上都蠻好聽的,
當然最大的動力就是看到消耗的卡路里,
知道自己確實的運動是有意義的。


所以真的要說…
有趣度 (有趣 >>>無聊)
打籃球 > 健身拳擊 > 健身環 > 健走

以上就是我這3個月的心得,
試了那麼多年,
終於找到有效率又不無聊的運動了Q_Q


(C) 減重效果、檢討總結論



啊啊…
上面打了一堆,忘了說最重要的事情!!!
這3個月運動下來的成果是…0KG!!! XDDD
正確來來說是 -1KG!!!
完全沒有變輕,而且還變重!!! 囧rz

再放一次前面放過的圖….
從手環舊資料找出2023年9、10、11月的(純日常+輕量運動) 資料…
比較一下可以看到差異很大。

這個圖,上面三格是2024年9、10、11月的月平均每日消耗,
下面三格是2023年9、10、11月的月平均每日消耗,
2023的數據其實就是日常生活的熱量消耗 (其中有包含偶爾去散步走操場)
可以看到2024這三個月,比起2023的日常生活消耗了非常多的卡路里。

9月玩了18天,40294拳,消耗10860千卡。
這段期間的運動時段是中午~下午,
其實在9月以前,早午餐基本上是不吃…
而開始運動怕身體不堪負荷…
所以我9月都有先吃午餐再進行運動。
9月結束後,雖然體重沒有降…
但我明顯感受到「肚子小了一圈」了… 😀

10月玩了26天,83579拳,消耗了23025千卡。
經過了9月測試,發現還不錯,就加強了運動的時間與強度。
然後吃飯變得更放縱了,不只吃午餐…晚餐也隨意吃到飽~XD
結果就是體重沒有真正的下降…

最後11月玩了27天,100222拳,消耗了27180千卡。
表面數據看來強度提高,但貞實情況有點詭譎…
原本11月計畫是以持續「每天4000拳」為目標,
但執行起來並不順利….

首先是我調整了玩的時間,
因9月10月大多在白天進行,但白天運動先是佔用了工作時間,
再來是卡到要接送小朋友放學的時間,
常常還沒玩夠,明明還有餘力只能被迫中止,
所以我想說試著白天做正事,晚上再來運動,
結果換成晚上意外也不少,常常不小心就拖延到9點10點才開始,

相較於9月10月,每次玩平均3000拳,
11月有很多單日只打1000~2000拳,某幾日打個4000~5000拳….
雖然最後在最後一週把總量捕到10萬拳….
但不只沒有達成平均4000拳/每日的目標….
還因為運動過度集中累積了一些疲勞….

然後前面有提到沒有特別做飲食控制,
11月中體重有一度降到90.x (接觸到了3年來最輕的體重)
然後體重就開始直線上升….
到11月底居然比9月還多了1kg…>_<
(可能是後來又吃了buffet的關係 XD)

google有一篇發表在巴哈姆特的健身拳擊文,
發文的大大他每月總拳數甚至只有我的一半….
結果他每個月持續瘦1~2KG….=_=

所以說….「只靠運動不作飲控是不會瘦(變輕)的」 =_=

我想,單純從熱量消耗的數字來說….
目前這個運動量應該已經不算輕度了。
而已持續了3個月,也已經可以算是規律的運動了。 (我忽然好佩服我自己的毅力)

雖然體重沒下降,
但體態有改善,體能也明顯變好了,
而且身為一個電腦宅,其實常常久坐完就會東痠西痛的….
但自從開始健身拳擊後,就改善了非常多
甚至有一次不小心動作不慎,背有點輕微拉傷….
我原本一直擔心隔天會大爆痛….
結果隔天還是只有隱隱作痛,我就不休息繼續運動下….
然後再隔天輕微拉傷居然完全好了…. (省下看中醫針灸的錢?XD)
真的是活那麼久,第一次體會到,身體變強就不容易受傷…

雖然以最重要的「減重」來說….
結局似乎有點令人灰心。 XD
但不能放棄,接下來努力設定的目標….
每日4000拳 ~ 每日5000拳,然後吃得(稍微)節制點….
我就不信不會瘦 >_<

(忽然補充的番外篇)
最近去了剪快10年的理髮店剪髮 (上次去應該半年以上)
一拔下口罩,老闆劈頭就說:「你是不是瘦了?」
嗚嗚嗚…老闆謝謝你!
雖然體重變重有點小灰心,但原來真的看起來有變瘦…
那一切努力都值得了 >__<



另外….從這3個月的經驗看來,
如果是本來就少吃,有在做飲食控制,
但是運動量不足,雖然遠遠看起來不胖,
但實際上全身都是軟綿綿小肥肉的「虛瘦」者….
(跟我們這種像魔人普烏的強壯肥宅不同)
來做這個運動一定是「效果絕佳」。
對!!! 我說的就是妳啦!!!! (指) (怒)

 

 

 

 

———————————————
三、Fix Boxing feat. 初音ミク遊戲介紹
———————————————

               back to link

好~再來就是這篇文章比較不重要的部分,
雖然這遊戲沒啥好介紹的,但還是稍微講一下好了..

前面有提到,這遊戲一開始沒有引起我太大興趣,
因為其實(有健身環的前例)我不太相信玩遊戲能有多少運動效果…
後來中文版的發售後…有增加我一點點動機…

但真正引起我高度興趣的,其實是看到一張推特搞笑圖…. (以下)

看到這篇推特讓我發現「原來也是可以多人一起玩」,
就算沒有拿JoyCon,只要有動作一樣也是有運動效果,
如果這樣能大家一起運動不是很好嗎? XD
所以才燃起強烈想買來玩的念頭。

結果有人似乎以為這是什麼美少女瑟瑟遊戲(咦?)
所以到目前為止,還無法實現全家一起玩的夢想 XDrz
沒辦法,只好我自己先來做人體實驗,
來驗證看看這項運動到底有沒有用。(所以才有了這篇文)


另外還有一個隱藏的動機,那就是「格鬥」…
每個有中二病的(男)人應該都對於格鬥技都有點興趣….
而「拳擊」剛好是有科學根據,動作很有效率的格鬥技…
就連大家的偶像李小龍也把拳擊融合進截拳道之中….
所以我覺得學習一下拳擊基本動作也不錯….
(只有基本動作哦,千萬不要以為可以去外面實戰~ XD)
至於拳擊動作的實用性最佳範例….請看下面影片…. (咦?)

(以前都在看葉師父,現在玩了三個月後都在看 Tyson ,發現基本動作真的就這樣…XD)



總之就是這樣….那來正式介紹遊戲啦!!! XD

在玩遊戲前還是先問一下「為什麼要玩這款遊戲?」
個人的答案很簡單「為了運動跟減重」


首先遊戲的功能跟介面都很單純
看得懂中文的都應該知道意思….XD
我個人是每天固定玩一次「每日訓練」,再視情況玩1~2輪的「自由訓練」初音鍛鍊 (1輪6首歌)
每日訓練會依照登入帳號的遊玩程度,推薦「循序漸進」(應該吧) 的訓練菜單,
我覺得不用想太多,直接無腦玩下去就對了。



每日訓練-有三種難度(?),我通常都是選擇「重度」
主要差別是在於訓練時間,跟拳譜的難易度會不同 (但歌單不變)
更改目標可以設定你想鍛鍊的部分

輕、中、重


更改目標可以設定你的訓練目標 ,像我自己就是「減肥」 XDDD

還可以設定想鍛鍊的部位

都設定好了以後,選擇難度後會進入訓練的清單,通常是2~3首歌 + 3~4項基本訓練,
這裡有一個有點搞笑的東西就是「更改課程」,
當你遇到清單上出現不喜歡的歌曲時,你可以按「更改課程」,他會隨機更換清單的內容,
但是!!!! 你明天再玩每日訓練時,又會前一天被你跳過清單….
簡單來說就是除非你每天都按「更改課程」,不然那首歌永遠會出現在你眼前….
以我個人來說,除了三魔王曲外,什麼歌都能接受啦~XDD
(魔王曲後來也接受了,反正大不了MISS而已)

實際開始玩,
基本鍛鍊 (非初音歌曲)時,「教練」都會出現在左上角喊口令指揮你,基本上就是照做。
最上面還有一條教練的「字幕」,雖然語音跟字幕有時有誤差就是了…
左上的教練才是真正的指導者,中間的Vocaloid人物的主要功能大概是「鏡子」,讓你可以模仿他的動作,
然後偶爾出個聲,幫你加油打氣一下,類似助教,或是教練的替身使者(誤)

玩法其實就是在從下往上行進的「方塊圖案」進入上方「框框」中的瞬間「揮拳」就好! (揮拳的時機後面再討論)
如果剛好完全命中就是JUST,有一點偏差就是GOOD,完全沒中(或沒感應到)就是MISS。

玩初音鍛鍊(初音歌曲)時,因為有人(女鬼?)在歌曲,教練就不會出現,不然他一直講話會煩死。

教練會一直講話提示你接下來的動作,我覺得還算蠻有幫助的。

每一項小訓練或是歌曲完成,會有一個結算畫面,意義不大,
除非有在追求 All Just 或 New Record!!! 不然就是看看就好。

動作數:JUST跟GOOD都會計入,MISS則不計。
這邊要注意,動作數 出拳數,因為迴避、踏步也會計入動作,但不計入出拳數。
所以如果跟我一樣,想要練成百式觀音(誤)… 是想以「出拳數」為運動計算標準的人,就要算一下。

整套訓練組合做完,會有一個總結算畫面,
這邊會給出一個身體年齡,基本上只要沒有任何MISS,就會是最低的狀態。 (All JUST也一樣)
(後來發現沒MISS,Good太多年齡也會上升)
像我設定43歲,身體年齡最低就是24歲。

然後每日訓練完成 (其實也不用,只要一天有玩至少一小項鍛鍊就可以),
他就會叫你蓋印章 (拳印),這個蓋拳印的功能大概只有解成就用,
因為不蓋也跳不出畫面,就應付一下吧 (喂)

真可愛 XD

結束後會回到主畫面,然後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資訊。
那就是右上的今日數據 (Today’s Record),
為何會說很重要,因為雖然出拳數跟卡路里在圖表中會顯示,
但最右邊的「遊玩時間」跨天後就看不到了…..
這也是為何前面的運動數據全紀錄,前期都是沒有遊玩時間的….
後來發現這件事,才有成功記錄到每次玩的時間。

接下來是「我的資料」中的「圖表」,這應該是這個遊戲最重要的東西,
(肥宅公開體重實在太害羞了,請容許我馬賽克,等我哪天減重成功再公佈)
可以看每日、每週、每月的運動紀錄與體重變化(要自己輸入)
我相信這對有心運動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數據。

但…有沒有發現沒有每日運動時間,這就是我上一段說的….
「每日遊玩時間」要在遊戲的日曆上每天自己截圖記錄才有。

週…

月….

大概是這樣,初音鍛鍊…這個沒什麼好說明的….
如果你喜歡V家的歌,遊戲總共有31首歌,扣掉不主動玩的魔王曲也有28首….
一個以正常人運動的量….1天2輪共12首,應該不容易玩膩吧。

【關於動作】

再來說一下遊戲的「拳種」

「打擊類」的動作只有三種類,
紅色 = 刺拳、直拳
黃色 = 鉤拳
綠色 = 上鉤拳


然後以下各自的衍生型
刺拳、直拳 → 擊身刺拳、直拳 → 踏步刺拳
鉤拳 → 擊身鉤拳
上鉤拳 → 擊身上鉤拳


如果說一般的拳種是攻擊對手「頭部」為目標,
所謂的擊身XX拳,其實就是蹲+揮拳,也就是攻擊對方「身體」。

其他的動作都屬於「迴避類」。

先來聊聊關於「打擊判定」,這遊戲全靠JoyCon感應,
由於每個人對自己身體的感受不同,我來說說我自己的,
以刺拳為例,手伸直到頂點(最遠)的時候,手肘跟手腕會明顯感受到「煞車衝擊」,
這就是一個好的「打擊點」,也就是所謂的「打擊手感」。

如果你出拳的力道(速度)不夠,軟綿綿,沒有出現所謂的「煞車衝擊」….
那 Joy Con 就很可能判定不到你的揮拳,就很容易GOOD 甚至是MISS。
(下面請CSP的人偶君示範一下)


然後(黃色)鉤拳跟刺拳差不多,最難的大概是(綠色)上鉤拳,
因為往上打很容易找不到「煞車點」,
往上打沒有盡頭,很容易就會打出「昇龍拳」然後失誤。XDDD
即使是我現在幾乎90% All JUST,上鉤拳還是偶爾會不小心失誤打壞。
要記得,上鉤拳是要攻擊頭部-下巴 (預設對手跟你同高),
不是要打在天上的敵人。
(再請CSP的人偶君示範一下)

再來聊聊關於【揮拳的時機點】
之前看過一些分享文章說打擊點不好抓…..
其實玩久了大概就能掌握到打擊點,
當初有發現一個更單純抓打擊點的方法…..
那就是進入「方框前一個點」,再開始進行揮拳的準備動作就來得及。
(純個人經驗,每個人的速度跟感覺可能不同)

再來聊聊關於【揮拳力道與速度】
雖然進行中「教練」都會說「用全力打出一拳」,
但我覺得大概用「5~7成」的力量就好,
與其握緊拳頭,用力,不如把注意力放在「速度」上會更好,

因為如果把注意力放在「用力」上,
很容易用力過猛,導致速度下降跟不上…..
(就像特南克斯 vs 賽魯變成大隻佬狀態,力量強打不中也沒用….XD)

我個人是覺得,與其用8~9成力量,
不如用5~7成力量,然後再透過揮拳的速度去帶動力量,
這大概是我現在打了20萬拳後的心得….
速度優先,努力跟上節奏,不知不覺就會揮出有力的的拳了。

把這篇文分享到Nswitch版後,有版友分享官方的動作教學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E8n5q6P8 )
正確的動作才不會受傷喔。(雖然我覺得官方的正確動作有一點點困難)

最後來聊聊所謂的「作弊」機制
因為SWITCH天生限制,感應全靠JoyCon,當然也是可以作弊的,
簡單來說,打擊類的拳,不管來的是鉤拳上鉤拳,擊身不擊身….
你都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都用「刺拳+直拳」也能正確判定,
這就是最簡單的「作弊法」。

只是….就如一開頭我就問「為什麼會玩這個遊戲?」
這遊戲又沒有啥難度,過關了也沒有什麼獎勵….
就算讓你All JUST也只是自己開心個2秒而已。


「為了運動跟減重」
實際上,當你揮出一拳時,
不管是JUST、GOOD,甚至是MISS….
手環所記錄到的動作、心率、卡路里消耗都是一樣的,
既然如此,為何要為了JSUT或分數作弊呢??? XDD

遊戲設計三種類型的拳,主要是希望能夠運動到不同部位…
比如說鉤拳就是為了強迫你扭腰。
上鉤拳是為了強迫鍛鍊你的前鋸肌、胸大肌、三角肌等等….
如果全部都用刺拳直拳就鍛鍊不到這些地方了。

當然偶爾還是會發生閃神,眼花看錯,或是亂打一通的時刻。XDD
一陣慌亂時常會變刺拳、直拳連發….
沒關係,告訴自己有運動到比較重要,
揮拳就對了!!!



關於「作弊」還沒講完,
除了「打擊類」可以靠刺拳跟直拳以外,
「迴避類」系統更是大方直接提供內建的作弊模式。 XD
就在「設定」中的「動作輔助」,這邊可以將所有迴避類動作都設成自動判定。

就如同前面所提,SWITCH只能靠JoyCon來感應動作,
所以說像是「下潛躲避」或「迂迴閃身」,你人不動,只把JoyCon往下揮也能判定成功,
但反過來說,你明明認真做動作,整個人都蹲下去了,
可以能手比較慢一點沒跟著向下揮,就被判定失敗了。=_=

踏步的部分也一樣,常發生你明明人往前往後走了,真的移動了一大段,
但JoyCon判定還是沒有成功。

因為迴避類誤判機率太高了,所以系統就內建了「作弊」模式。
只要開啟這個模式,你即使站著不動也會被判定為JUST,
但我敢說,我從來沒有任何一次利用這個功能,故意站著放給他JUST…
理由如同上面說過的,「我是來運動的啊」,不是來過關的~ XD

而且某些歌曲的拳譜,迴避後再出拳是有節奏感的,
(例如先下潛躲避後再揮出上鉤拳)
如果你故意站著不動,反而會影響你下一次出拳的節奏吧。

另外也奉勸新手,剛開始玩的時候先別開動作輔助,
等玩個1~2個月,確定每個動作都會做以後,再打開吧。 XD
因為這樣才不會因為動作不熟悉而導致受傷….
(踏步初期還蠻容易手忙腳亂的,沒站穩或絆倒是有可能的)

迴避系的動作就是這些 (擋格……我覺得他也算打擊類)

動作輔助,當你做了動作卻老是判定失敗的好幫手

最後【關於猛攻】
應該算是遊戲中最危險,也是最大的變數,
初期玩家很容易不小心打到自己的手,如果用力打中可不是開玩笑的….>_<

再來是剛玩的人看到猛攻應該都會認真卯起來打….
但其實猛攻認真打是非常消耗體力的….
尤其是不小心開到像「初音未來消失」這種魔王曲,
如果在一開始玩(新手時期)就不小心抽到,後面會整個沒力。

所以我會建議新手玩家,猛攻以自己的節奏慢慢揮個幾拳就好….
因為打2拳跟打100拳…猛攻都算是一個JUST。

至於作弊嘛,猛攻的確也可以作弊….
但不是不打,而是換個方向打….
個人計算,可以打出正常動作的2倍拳數….
這也是幾乎每首歌都All Just後,唯一剩下的刷分樂趣 (來破New Record)
我覺得既然都有揮拳,那也不完全算作弊啦!
換方向揮拳也是有運動到啦~XD

所謂猛攻…就是葉問跟白金之星最喜歡的那招歐啦歐啦歐啦歐啦(誤) XD

目前用白金之星(誤) 最多的128…正常打最多只有大約5X …@@
(這首歌是原創曲 RISE UP)

IP MAN:「詠春! 夜問!」 我:「初音,未來!」 (大誤)


另外「猛攻」如果做的順手也是一個「賺拳數」的方法…
意識到動作數 出拳數後,我有去實測 (當天第一首就玩歌)
例如猛攻很多的 Hate by Life = 命に嫌われている。
一首歌動作數只有259,但出拳數可以到637 (這還不是卯起來打的狀態)



遊戲介紹大概是這樣,
其他像是教練、搭檔、兌換商店….其實這些都不是很重要….
大概玩個1~2個月,就能全部內容玩完了。
所以我才說,這款遊戲根本不是遊戲,
單純以遊戲內容的話一個月就全破了,
就是一個強迫你運動,又有音樂可以聽的陪練軟體。
當你有減肥的需求+覺悟+毅力,或許會覺得這是個好東西 XD

能變更的東西不多

兩個教練可選,就看你比較喜歡男聲還是女聲,我是比較喜歡男聲。

只是每次看到這個金毛的臉都有點想笑,可惜語音沒有:「認真一點啊! 雜種~!!!」XD

搭檔只有4個可選,初音未來、鏡音鈴、鏡音連、巡音流歌

兌換商店可以換服裝跟歌曲…. 歌曲認真玩一個月就能清空了,,,, (右上角的兌換點數都破表了)
服裝要看跟每個搭檔的熟練度 (遊玩次數,搭約要搭檔128次才會開ex裝)

初音的最終服裝….其實不是很好看

鈴的最終服裝

連的最終服裝

流歌的最終服裝

歌曲兌換也會依據你玩的次數慢慢解鎖,反正只要持續玩就會全開,沒什麼問題

然後【關於搭檔】呢….
在遊玩過程中搭檔會有幫你加油打氣的語音,這就看個人喜好了。XD
說真的,雖然聽V家的歌1X年了,
在人物上也只有初音比較熟悉,
玩了這個後才對其他人物加強了印象…..
如果說初音就像是同學一樣的話….
鈴有點像青梅竹馬的小女孩…
連就一個普通可愛小弟弟…
流歌感覺就像鄰居美麗大姐姐… (野原新之助表示>///<)

以我個人選搭檔喜好來說:流歌 > =初音 > 連 > 鈴

這是因為鈴話很多「很搞威」,
而且在你打壞失誤的時候,口氣感覺有點毒舌 (我玻璃心~XD)

流歌大姐姐相對來說話最少,口氣沉穩,失誤的語音也不會讓人不爽….
玩起來心情比較安定。 >/////<


遊戲介紹大概是這樣。

【關於ALL JSUT】,我覺得隨緣就好…
遊戲31首歌,扣除我放棄的三魔王曲外,
剩下的28首,等級「激烈」(最高難度) 都已經 All JSUT了 ,
(初音未來的消失,差1個Good…=_=)

當初在10月中第一次打出ALL JSUT時,
發現原來是可能的,有刻意追求了一陣子全曲目ALL JUST…
只是發現為了ALL JUST,會不自覺的小心瞄準打 (動作變小,把力道降到3~4成),
後來覺得這樣有點本末倒置了….
不過等真的全ALL JUST後,才明白其實不用刻意瞄準打也很容易All JSUT…
後來因為已經沒差了,都放輕鬆盡情亂打了 (MISS、Good都沒關係)

然後…沒刻意去解成就,
注意到時,遊戲總成就已經 97%。
所以現在這個遊戲對我來說,
已經完全只剩運動功能了。

ALL JUST 時,大家的XD臉。

 

 
 
 

 

———————————————
四、Fit Boxing feat. 初音ミク曲目
———————————————

               back to link

關於歌單,其實一開始對這款遊戲沒興趣,有很大原因是歌單看不懂….
因為官方公布的歌單是「英文」的,跟平常看的日文不同,
所以根本看不懂那些歌是啥…..(也懶得特地去查)
真的玩了以後才「喔….原來是這首」。
比較奇怪的是,官方公布的歌單有30首歌,但實際上遊戲有31首,

歌單一共收錄了24首老(?)歌,6首遊戲原創曲,還有很低調的第31首歌
實際開玩最讓我驚喜的就是有收錄「少女Ray」….
只要有這一首歌,不管再懶再累,只要有這首就能「氣力 +50」。

我自己整理了歌單英日文對照如下…

難度上我只有列出「激烈」,其實除了確保運動量以外….
初期開始玩時,我覺得激烈的拳譜跟音樂的節拍比較搭,

就類似手遊Project Sekai,
Easy跟Normal的歌節奏太慢,會想睡一樣….
至少有Hard 跟 Expert以上的譜才會比較在節拍上一樣。

說到Project Sekai,是我人生第一次玩節奏遊戲….
(所以我自認算節奏遊戲的新手玩家)
Fit Boxing的「激烈」節奏難度大概比PJSK的「Hard」還簡單一些,
只是手遊只要動動手指,Fit Boxing需要手眼協調+動全身。

每首歌有一個「難易度」量表,分1~10格。
我覺得他表達的不是節奏快慢的那種難易度,
而是「消耗體力 + 動作複雜度」的程度,
例如「Teo = テオ」跟「The Vampire = ヴァンパイア」跟「Burikinodansu =ブリキノダンス」
這三首歌節奏都很快,偶爾會快到跟不上,但難度只有7、7、6…
節奏慢到爆炸的「Hated by Life = 命に嫌われている」難度卻是9…

以下是我個人喜歡的歌曲排名跟簡易心得:


上表有提到「★單向注意」,這個意思是這首歌,整首都不會換邊 (換正反架)
也就是同一個動作從頭站到尾…..
最大的差別是「重心腳會痠」,撐不住的人要注意。

大概是這樣….

 

 

 

 

———————————————
五、關於手廢了這件事
———————————————

               back to link

在前面 二、運動數據分析與結論 提到「手廢了」這件事,
雖然不關別人的事,但我覺得還是要簡單解釋+順便記錄一下好了….
因為畢竟這算是我「無法善用健身環」的原因….

長話短說…
就是在高中時代,在某次打籃球的衝撞時,肩膀脫臼了,
很神奇的地方就是明明是「人生第一次脫臼」,
心中很明確的知道這就是「脫臼」了。

然後當時李連杰的精武英雄很紅,我就很中二的模仿陳真 (YT影片連結5分03秒),
自己把脫臼接回去了….XDDD
接上了再衝回去打,然後一撞就又脫臼,我又白痴的自己接回去…
接上了再衝回去打,然後一次更大的衝擊又脫臼….
然後…就關節卡死,我自己接不回去了…XDDD
最後搞到去了骨科醫院才接回去…
然後一天就達成「習慣性脫臼」這個症狀,
後來的生活變得不太方便….
常常打個噴嚏脫臼,手舉過高脫臼,跑個步脫臼…
睡覺翻個身脫臼痛醒,摸一摸接上去繼續睡….
說真的脫久了也習慣了,痛久了也不痛了,只是有點小困擾而已…XD

習慣性脫臼只是不方便,距離真正的「手廢」還好…
真正的慘事發生在大一,
當時為了解決動不動脫臼的問題,有了手術的念頭….
結果在彰化某醫院動了關節鏡手術…
醫生說:「這是小手術,開刀完就會像原本沒受傷一樣」

我後來查了一下,
應該就是所謂的「Bankart盂唇修復術」
在關節上鎖了一顆螺絲釘,(有些會用線)把那個破口封住了…
手術完成,關節鏡的小洞復原也很快….
一切看似美好,但真正的痛苦才要開始。

其實就是這個手術啦,我很榮幸能在24年前,跟24年後地球最強的男人有了共通點… XD



手術後雖然已經不再脫臼了…
但其實手只要往上轉到超過某個角度…
就會有「彷彿骨頭跟韌帶在拉扯的劇痛」
以前的習慣性脫臼了只會痛1秒,接回去再痛1秒…
開刀完變成了更持續更劇烈的痛….
還附帶手軟掉無力的效果….
嗯…簡單來說「開刀後右手徹底廢了」….

再請出CSP人偶君幫忙圖解~XD
藍色區域可正常發力,黃色區域會無力,紅色區域是無力+劇痛


雖然不會再脫臼,但睡覺痛醒也是常有的事…
雖然我沒有生過小孩….
但也有曾經腎結石痛到快暈倒的經驗….
這個術後的痛感比脫臼還痛,不輸給腎結石….

(問chatGPT 請他給我一個簡易的疼痛指數列表…XD)


N年後有回去找開刀的醫生詢問…「不是說開刀完會像沒受傷一樣嗎?」
只得到醫生:「最好的結果就是這樣,不然你想怎樣」之類的回答。
雖然聽到有點不爽+傻眼….
好吧…時光不能倒流,千金難買早知道…
這就是人生 XDrz

雖然還沒到生活不能自理,
但身為一個右撇子還是很不方便….
常常需要舉起手的動作都是忍痛咬牙完成的,
比如說光是晾衣服,手舉高用手指打開曬衣夾常常是忍受劇痛….
幸好我從小就很能忍痛,所以應該沒人發現…(也沒人在意吧XD)
(我可是腎結石痛到快暈倒,還自己開車到急診室的人)

運動打球就更不用說了,開刀完就直接結束生涯了…
直到5~6年前,為了以後可以陪小孩打球….
才開始練左手,結果意外發現比用右手時準多了…
(其實老天早就在告訴我,要改用左手嗎? XD)
小時候打球大概像櫻木一樣,防守99,攻擊力0…
現在換左手後,防守50,攻擊力 20 (喂~還是很低啊 XD)

(很不重要的)手廢的故事,大概是這樣….
其實寫這段的目的是為了下一段的健身環畢業文。

 

 

 

 

———————————————
六、vs 健身環~ 畢業文
———————————————

               back to link

上面嘮嘮叨叨寫了一大堆,
其實就是要說健身環這一段,
首先要跟支持健身環的玩家說聲抱歉,
健身環對我效果不好,完全是我個人的因素,
我相信全力認真玩健身環,運動效果絕對是絕佳,
但真的不適合我,所以我放棄,我要畢業了。XD

因為「手廢」的關係,基本上所有「紅色」招式都很難做,
尤其是「推壓」RingCon這個動作,對肩膀破口的壓力非常大,
另外還有許多「高舉雙臂XX」也做不到….
遭遇到強制動作的話,就只能「作弊」往下放做動作。

如果有看前面文的人應該知道我不是很喜歡作弊,
不是因為作弊不好,而是作弊就沒有運動效果了。
我健身環裝備的招式大多是黃+綠,紅藍只各帶一招單體招。

再來是我前面有提過的,
健身環有太多「浪費時間」的設計了….
走地圖、逛商店買裝備、榨果汁、一堆劇情….
如果樂在其中也就算了,對我這種單純想運動的人來說…還蠻浪費時間的。
下面的運動數據顯示出,現實世界玩了80分鐘,健身環裡面只有約43分鐘在運動…
雖然運動手環記錄到80分鐘消耗了915大卡也很不錯,
但一樣80分鐘,健身拳擊可以消耗到 1100~1200大卡。

再借用一次上面放過的運動數據圖。
(PS.這是我最後一次玩健身環,還特別不榨果汁,不看招式圖鑑,盡量專心玩,結果時間還是只有一半)


再來,劇情不吸引我就算了….
在第一次破關前,我還勉強有著想破關的動力而認真玩,
結果不小心等級練太高….打BOSS異常輕鬆…
還遇到BOSS作弊鎖血的情況….=_=
(太快把BOSS血條打完,導致他強制鎖血才能進劇情)




我知道網路上有神人練到LV999…
但其實我並沒有刻意要練等….
只是單純一路玩來,遇到大小BOSS關都習慣喝經驗值2倍…
然後最後就不小心等級過高變成輾過去了…

破關後進入二周目,開始快樂搞笑的劇情….
但是全地圖要再跑一遍實在有點無趣,
因為等級還是過高,所以依然一路壓輾過去,
直到某天我發現,好像連防禦都不需要了….=_=
腹肌防禦完全放掉也才扣一滴滴血…XD
就….忽然有點懶得再玩了…

再來講一個事前準備與遊戲心態的問題,
健身環的事前準備比較麻煩,
像我們這種住在貧民區大樓裡的….
在客廳要先搬開桌子,鋪上瑜珈墊(避免吵到樓下)才能開始玩,

玩健身拳擊完全不用不需要以上準備,
(健身拳擊基本上只有站在原地晃動,踏步也只是走一小步)
然後健身環還要裝 RingCon 跟 綁腿….
如果你中途去裝個水上個廁所….
回來還要多按一次控制器…(不管你有沒有把腿帶拆了)
健身拳擊你就把JoyCon放著人走掉就好。

然後Switch的原廠 JoyCon 品質大家有目共睹,
感應誤差應該是早已習慣的事,
健身拳擊即使拿著方向鍵亂飄的JoyCon玩也沒啥誤差,

健身環就會有各種的神奇的失誤,
健身環的攻擊傷害是持續增加的….
當你打不出 連續BEST的時候,攻擊傷害就會大減….
然後就會莫名的煩躁 (暴怒)….XDDD

健身環的戰鬥如果等級低、或動作沒做好,
遇到一些會招換同伴、或是補血的怪,戰鬥時間會無盡的延長,
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戰鬥會讓你很崩潰….
(所以小孩們帳號等級低,我看他們都玩得很厭世)

健身拳擊相反,歌曲都是倒數計時,不管你打好打壞….音樂總會結束,
即使中階的基本訓練都是大約10分鐘起跳,
當看到時間剩下3分鐘…2分鐘…1分鐘….
心情就會莫名地放鬆下來「YA~要結束啦~XD」

所以說兩款遊戲的遊玩心態是截然相反的…
一個是無止盡的痛苦累加,一個是單純的痛苦減法。

當然以上心得每個人感受不同,
總之我基於以上理由,
開始玩健身拳擊後,就回不去健身環了!!!
所以我宣布,我要從健身環畢業啦!!!
剩下的就交給還沒破關的人了… (我看他們也不會玩了)

全家只有我認真玩而已,4年玩了總時間51小時,17880.81卡,144.21KM
這好像是我健身拳擊一個月(2024年11月)就能達成的數據…XDDDD

2024/9/25 就是我的畢業日。 (2020~2024)

謝謝你陪了我4年多,作為一個運動的夥伴….
你是一個不會出言嘲諷、惡言相向的運動好夥伴….XDDDD
雖然對我來說運動效果不是很好,
但我的人生哲學就是「即使徒勞無功,經歷過的一切都不是沒有意義的。」
也許等哪天體能進步到能做出原本做不到的動作時…
會再回來玩的。

BYE BYE啦~

 

 

 

 

———————————————
七、無意義的All JUST紀錄XD
———————————————

                  back to link

這段真的沒啥意義,單純只是記錄,還有說明All Just不是唬爛的….
其實玩2個月左右,就大概能掌握到那個時機點….
就如同我前面提過的…
即使是最難的「激烈」,難度大概不到手遊PJSK的HARD吧…
一輪初音鍛鍊-6首歌激烈,全All JUST也並非不可能…

除了我自認為很難打的「三魔王曲」外,剩下的28首歌全都激烈 All JUST了…



最後是本命曲,也是第一首All Just的歌…
因為太常玩不小心發現了猛攻可以繼續破高分紀錄,也是目前唯一比較有遊戲感的樂趣。
話說還玩不到100天,但已經玩了154次是怎麼回事…=_=

「三魔王曲」就是我自己選歌的時候不會選的歌….
之前也說過,因為實在太難打,會破壞遊戲體驗….
不過雖然我自己不會選,但每日鍛鍊抽到我也不會特地去改掉…..
結果三個月過去厚了,發現好像也沒有一開始覺得的那麼難….XDDD
從一開始要 0 MISS都很吃力,到現在不小心隨意打就差一點All Just…囧
雖然差一點點,但我還是不會主動去玩啦….=_=
(等哪天我看起來像慢動作再來)

再放一次大家All Just的XD臉

 

 

 

———————————————
後記
———————————————

               back to link

不知道這篇廢文到底有沒有人看玩….
如果能看完的,我也非常佩服….

其實我是10月才想到可以來寫一篇實驗記錄文的,
(也就是這樣才會發現前面都沒有記到遊戲時間)
原本是打算在11月發「2個月實驗心得文」
結果因為拖延+每天玩都有新發現,新想法….
不小心就到了12月,才變成「3個月實驗心得文」
……
其實現在也已經 12月底了,快要可以發「4個月實驗心得文」
但是我不想再拖了,趕快發一發作個了斷,
還有很多食記、遊記還沒寫。


9月玩了18天,40294拳,消耗10860千卡,日均2238拳。
10月玩了26天,83579拳,消耗了23025千卡,日均3214拳。
11月玩了27天,100222拳,消耗了27180千卡,日均3711拳。
前面有提過….
接下來的每月目標是維持 25天,日平均4000拳。
其實目前12月已經18天,79541拳,日平均4418,沒意外應該可以順利達標。


再來就是最重要的飲食控制了,
在寒冷的12月要少吃還真的是蠻折磨人的 >_<
而且12月還有好多吃大餐的節日…囧
所以再來會怎樣我也不知道…..
只希望運動這件事能夠持之以恆….

再下一次發相關的文應該就是減重成功了吧。 XD
今天發文剛好聖誕節,
順便許願可以全家人一起玩,一起運動吧!!!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